11月15日,第六届中国超级算力大会ChinaSC2024暨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理事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智算力,大模型,新经济”为主题,就算力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生态协同、大模型应用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探索大模型涌现时刻的算力生态演进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点燃新引擎。
中国超级算力大会(简称ChinaSC)由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与ACM中国高性能计算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办,自2018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大会期间,“2024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排行榜”、“2024国际人工智能性能AIPerf500排行榜”揭晓,《2024中国算力发展研究报告之超智融合技术路线与趋势》,以及《信息技术 算力服务 高性能计算服务能力要求》《高性能计算云调度软件技术规范》两大标准体系发布。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袁亚湘院士在致辞时指出,在人工智能性能快速的提升的今天,算力的作用逐渐重要,对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国家安全等多个角度发挥着慢慢的变大的作用。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也慢慢变得高,算力慢慢的变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当今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陈润生院士在致辞时指出,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都授予了AI领域,这充分证明了算力是推动经济当中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超乎人们的想象,极大地、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程。而这直接相关的就是算力,能够准确的看出中国智能计算产业成立以来所走的方向是全部符合国际科技发展的,推动了整个计算领域发展。
中国科学院钱德沛院士在致辞时指出,AI与产业应用的结合将翻开新的篇章,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不亚于一次科技革命。谁先抢占人工智能+的高地谁就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具有竞争优势。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各个产业,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AI产业的凶猛崛起,不仅彰显了国家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增强,更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党委书记林建华在致辞时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数据成为新基础能源,AI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而超级计算,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柱,则慢慢的变成了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主旨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郑纬民院士表示,算力互连和算力互通是算力一体化调度的核心问题,实现高效算力中心互连的算力网技术不但可以实现智算中心、超算中心、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大型异构算力协同与高效计算,还能够支撑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和“东数西算”等重大战略。国家级算力网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建设全国一体化的算力数字底座,能够完全满足多样化的算力需求,有效推动数字化的经济持续发展,带动全国算力及相关产业的经济产出。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从学术严谨性的角度,提出“算力不可流动”“算力不能‘调度’、不能‘并网’”“算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如果没有真实的应用需求牵引,就没有必要对算力设施进行普遍互联”等关于算力的常识性断言,并就“东数西算”“算力网络”等在概念内涵明晰、核心开放问题、工程实施路径等方面做了学术争鸣与探讨。
他认为,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是事关全局的长远之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本质上是一个规模庞大、跨区跨域、要素复杂、应用多样、不断演化的复杂巨系统,在实践层面仍面临一些重要挑战。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算力建设领域的核心问题,以务实、科学、专业的精神,系统谋划,有序渐进,切实推进算力经济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院创院院长潘毅认为,人工智能落地的六个要素是大数据、优算法、强算力、赋知识、可解释和低能耗,缺一不可。赋知识就是在大模型上加上知识,通过微调成为行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可解释就是一定要打破黑盒子;低能耗就是要绿色计算不要高能耗的计算,这些是人工智能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其中,AI能耗不久将是发展人工智能的绊脚石。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算力已成为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深入探讨超智融合技术的发展路径、趋势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本次大会发布了首部《2024中国算力发展研究报告之超智融合技术路线与趋势》。
当前,超智融合成为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定义超智融合,超算与智算技术如何融合发展,报告深入剖析超智融合技术路径及应用价值,不仅是对当前超智融合技术发展成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的深刻洞察。
本次大会上,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与中科紫东太初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同推动的“多模态大模型产业场景应用推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王金桥、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秘书长安静等进行现场签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兴,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院创院院长、讲席教授潘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谭光明,清华大学教授陈文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苏涛,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诚等专家学者共同见证签约。
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标志着新质生产力的诞生,预示着一个充满潜力的未来马上就要来临。本次大会针对大模型创新涌现和落地应用继续发布2024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
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已经发布了20多年,行业一直通过排行榜观察算力产业的发展的新趋势和算力服务的性能指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张云泉研究员针对榜单进行了《2024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发布及趋势变化分析》的解读。张云泉指出,从今年的排行榜看出性能仍呈指数增长,前十名全部超过了10PFLOPS,能够正常的看到算力服务业继续在高歌猛进,达到了71%的水准。
本次大会颁发了2024 HPC TOP100 排行榜年度奖项,获奖的是: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T6分区和Z1分区,联想吉利超算中心深腾8800系列。其中,联想还获得TOP100排行榜年度数量总份额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Linpack性能为3.880PFLOPS的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Z1分区 高性能计算机在TOP100排行榜中位居工业制造领域第一名。
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中国基础设施业务群总经理陈振宽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升级算力引擎,释放液冷动能》的主旨演讲。
陈振宽表示,算力慢慢的变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其中以智能算力、科学算力、通用算力为核心的多元算力体系,为时代发展提供全面支撑。联想通过构建“一横五纵”战略布局,提供全面的算力产品组合,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副研究员颜深根在大会上做了题为《面向大模型算法的软硬件协同优化》的主旨演讲。
颜深根表示,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增长、单个模型训练算力需求激增以及计算范式转变带来的模型推理算力需求爆发,现有定制加速器难以满足大模型训、推算力需求。报告展示了无问芯穹在面向大模型算法的软硬件协同优化工作中,跨越模型、算法、硬件多层栈的最新研究进展与落地成果。
算力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唐德兵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智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思考与实践》的主旨演讲。
唐德兵表示,近年来,以大模型和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智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为重要课题。全面理解智算服务需求侧应用场景和供给侧成本结构是智算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布局和投资决策的前提。持续满足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和持续降低有效算力的使用成本,是智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核心目标。
此外,本次大会还评出“2024中国算力领军企业。阿里云、联想、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24中国算力科创领军企业奖”。(柯岩)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全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