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4月22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到2027年,新制定云计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不断健全引领云计算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以标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成效更加凸显。加快云计算领域国际标准供给,逐步提升标准国际影响力。
云计算是基于网络以服务方式将分散的计算、存储、软件等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供应和管理的模式。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已成为数字化的经济的关键技术基座,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良好数字生态具备极其重大支撑作用。
云计算产业主要涉及硬件、软件、服务、应用、网络和安全等6个部分。其中,硬件最重要的包含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数据中心装备和使用云服务的终端设备;软件最重要的包含基础软件、云资源管控系统、云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服务最重要的包含向客户提供的各类云服务,以及面向云计算系统建设应用全过程的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应用主要涉及重点行业领域的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云网络最重要的包含云内、云间的网络连接;云安全主要涉及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服务安全和应用安全。
经过多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云计算产业已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新兴技术持续演进、行业应用融合发展,云原生、智算云、行业云,以及数据即服务、安全即服务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亟需完善云计算标准体系,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年)》,强化云计算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加强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国际化,为推动我们国家云计算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联动机制,加快云计算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探讨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融入标准,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坚持应用牵引,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面向行业应用需求,推动云计算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研制,加快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云计算产业生态;坚持产业协同,充分的发挥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力量,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协同,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标准化模式;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云计算产业标准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鼓励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积极贡献先进适用的中国方案。
到2027年,新制定云计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不断健全引领云计算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的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以标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成效更加凸显。加快云计算领域国际标准供给,逐步提升标准国际影响力。
云计算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技术、服务、应用、管理和安全等6个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基础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术语概念、技术架构等,是基础性、框架性、总体性标准,为别的部分标准的制定提供共性基础;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基础支撑、平台、交互和部署等技术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为实现云服务和应用提供技术底座;服务标准主要规范面向云服务客户提供的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数据即服务、人工智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安全即服务等各类云服务,为云计算系统建设和应用提供服务支撑;应用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与其他各类信息技术和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技术产品融合创新,赋能各行业依托云计算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管理标准主要规范云计算解决方案和云服务的设计、交付部署、运营、运维以及质量评价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促进技术产品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规范服务流程、确保服务的品质提供管理保障;安全标准规范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服务安全和应用安全,为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框架云计算标准体系框架主要由基础、技术、服务、应用、管理和安全6个部分所组成,如图2所示。
1.术语标准规范云计算技术、服务、应用等相关的概念定义,为其他标准制定和标准化活动开展提供参考,最重要的包含云计算相关的定义、词汇与概览、实例等标准。
规范云计算角色、活动、功能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最重要的包含云计算参考架构、全景图等标准。
规范云计算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从业人员能力等要求,包括人才评价规范、人才元数据等标准。
1.基础支撑技术标准规范计算、存储、网络、一体化等有关技术和软硬件产品的技术能力要求。其中,计算标准最重要的包含虚拟化、弹性计算、云服务器等经典计算类,以及智算云、超算云、量子云等新型计算类标准;存储标准最重要的包含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等标准;网络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边—端”之间,以及云内网络通信等标准;一体化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操作系统、超融合和云数据中心等标准。
规范云原生、开发工具、运行环境和组件等有关技术和软硬件技术能力要求。其中,云原生标准最重要的包含容器、微服务、函数计算、无服务器化和服务网格等标准;开发工具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应用开发、部署和发布等标准;运行环境标准最重要的包含运行时、微架构等标准;组件标准最重要的包含消息队列、中间件、云数据库功能模块等组件标准。
规范云计算生态系统中各类角色、资源、组件间的交互技术能力要求,包括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以及流程控制、服务协同等相关的框架、协议、接口和特性等标准。
规范云际和云内系统部署的技术架构和能力要求。其中,云际标准最重要的包含混合云、分布式云、边缘云等云际部署标准;云内标准最重要的包含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等云内部署标准。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数据即服务、人工智能即服务、软件即服务和安全即服务等标准。
1.基础设施即服务标准规范云服务提供者为云服务客户配置、使用和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要求,包括计算(CPU、GPU等)、存储和网络等基础设施能力的云服务标准。
规范云服务提供者为云服务客户配置、使用和提供平台即服务(PaaS)等要求,包括智算云以及应用部署、管理和运行等平台能力的云服务标准。
规范云服务提供者为云服务客户配置、使用和提供数据即服务(DaaS)等要求,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分析等数据能力的云服务标准。
规范云服务提供者为云服务客户配置、使用和提供人工智能即服务(AIaaS)等要求,包括智能云、AI云服务平台、生成式AI云服务等人工智能能力的云服务标准。
规范云服务提供者为云服务客户配置、使用和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等要求,包括协同办公、经营管理、运营管理、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等应用能力的云服务标准。
规范云服务提供者为云服务客户配置、使用和提供安全即服务(SEaaS)等要求,包括安全边界、身份认证、访问控制、行为分析、脆弱性管理、威胁检测与响应、应用防护等云化安全能力的云服务标准。
规范云服务提供者为云服务客户配置、使用和提供别的类型云服务等要求,包括桌面即服务、管理即服务、身份即服务、云管理服务等云服务标准。
规范云计算与跨技术领域的软硬件适配、集成应用等要求,包括云原生数据库、云原生中间件等标准,促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和跨领域协同。
规范云计算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等要求,包括制造、电力、交通、金融、教育等行业应用标准,促进各行业依托云计算关键基础设施,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1.设计标准规范服务目录、服务采购、服务级别协议等管理要求。其中,服务目录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服务设计、内容和服务目录建设、管理等标准;服务采购标准最重要的包含采购方法和采购流程标准;服务级别协议标准最重要的包含服务级别协议要求、服务框架、服务建立流程等标准。
规范交付部署云计算系统或云服务的内容和原则,以及云服务客户实施迁移的管理要求。其中,内容和原则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交付部署模式、流程等标准;迁移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业务系统和资源由非云环境向云上迁移、云内跨数据中心迁移、 跨云迁移和云边端漫游迁移等标准。
规范云服务提供者开展运营活动的能力要求,以及运营云服务过程的治理和审计、各类云资源的计量计费等管理要求。其中,能力要求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服务运营能力、能力成熟度等标准;治理和审计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服务治理方法、审计、合规等标准;计量计费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服务计量指标、计费方法、成本优化等标准。
规范云计算系统或云服务资源及活动的监控告警、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云计算系统的故障处理和运维等管理要求。其中,监控告警标准最重要的包含资源监控、智能告警、告警处置、运维数据采集等标准;资源管理标准最重要的包含计算、存储、网络、设备、数据、服务、应用等物理和虚拟资源,以及资源灾备建设等标准;故障处理标准最重要的包含故障处理流程、处理方法、应急方案,以及运用智能化技术的故障检验测试、故障自愈等标准。
规范云计算系统的质量模型,和技术、产品、服务、应用、过程、工程管控等质量测评活动的管理要求。其中,质量模型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计算系统中的技术、产品、服务、应用、过程管理、工程管控、连续性可靠性、产业链供应链成熟度等品质衡量准则;质量测评标准最重要的包含评价过程、方法、工具等标准。
(六)安全标准包括安全基础、安全技术与产品、基础设施安全、服务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等标准。
规范云安全术语、云安全指南、安全技术模型和参考架构等要求。其中,云安全术语最重要的包含云安全概念和定义等标准;云安全指南最重要的包含云安全合规性活动指南等标准;安全技术模型和参考架构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安全角色、活动和技术方面的要求等标准。
规范软件安全、设备安全、技术和产品安全测评等技术方面的要求。其中,软件安全标准最重要的包含接口安全、虚拟机安全等标准;设施安全标准最重要的包含虚拟化、物理设备安全等标准;技术和产品安全测评标准最重要的包含安全测评方法、过程、条件要求等标准。
规范云平台生产环境的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检验测试要求,包括设备安全、软件安全、技术方法、运维安全等标准。其中,设施安全标准最重要的包含网络设备安全、主机安全、虚拟机安全等标准;软件安全标准最重要的包含基础软件安全、云平台软件安全等标准;技术方法标准最重要的包含流量监测、入侵防御、安全态势感知等技术能力标准;运维安全最重要的包含运维终端、开源软件、第三方服务的安全标准。
规范业务安全建设、运营安全和服务安全测评活动等安全要求。其中,业务安全建设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服务安全部署、业务安全支持、云数据中心安全等标准;运营安全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安全运营能力、体系建设、运营过程、目标、风险管理等标准;服务安全测评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服务安全测评方法、过程、条件要求等标准。
规范云计算应用安全能力建设要求,包括制造业、金融、医疗等各行业实施云化改造、部署行业云应用等标准。
规范管理基础、管理支撑技术、安全监管等标准。其中,管理基础标准最重要的包含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供应链安全、通信安全等云安全管理控制措施标准;管理支撑技术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安全配置基线、安全审计流程等标准;安全监管标准最重要的包含云服务、云平台、云服务提供者及安全测评机构等相关方的安全监督管理要求标准。
完善组织建设。充分的发挥云计算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统筹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优势力量,协同推进云计算标准建设。
强化宣贯实施。指导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机构等,面向企业组织重点标准的宣贯培训,带领企业在研发、设计、交付部署、运营运维、质量管理等环节对标达标。
深化国际合作。加快云计算国际标准转化,提升国际国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化程度。热情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组织的云计算国际标准化活动,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同制定云计算国际标准。